(鈦鎳之窗訊)鎳自7月走出L型走勢后,8月持續(xù)處于低位震蕩階段,期間因宏觀消息及資金面變動而出現一定波動。特別是在8月11~13日人民幣大幅貶值期間,滬鎳迎來一波小幅反彈,但仍未能企穩(wěn)于85000元/噸之上,隨后重回弱勢震蕩。外盤方面,因人民幣貶值帶來的重新估值導致鎳價出現內強外弱局面,目前來看滬倫比值在修復估值后的變化幅度與人民幣貶值幅度大體相當,有回歸正常區(qū)間的跡象。
全球鎳供需狀況
根據世界金屬統計局最新公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1~6月,全球鎳市供應短缺2.8萬噸,2014年全年供應過剩19.61萬噸。1~6月,精煉鎳產量總計為79.1萬噸,需求量為91.9萬噸。1~6月,礦鎳產量為90.81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6.64萬噸。2015年6月,鎳產量為16.72萬噸,消費量為19.80萬噸。
國際鎳業(yè)研究組織月度報告顯示,全球鎳市6月供應過剩規(guī)??s減至8800噸,但過剩數量仍超過去年同期。全球初級鎳產量6月減少3.3%至16.8萬噸。今年上半年,鎳市過剩3.15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4.5%。全球初級鎳產量上半年略增0.4%至98.31萬噸,而消耗量則增加0.6%至95.16萬噸。
世界金屬統計局與國際鎳業(yè)研究組織在消費量上的數據出現了分歧,導致供需平衡的結論也出現了一定的分歧,這或許是因統計口徑不同而造成的。然而摒棄量方面的差異,兩者仍是一致的,即供應收緊、需求增速放緩。筆者認為,真實的供需情況需要更多的時間及數據來進一步驗證,供需平衡的拐點需要更耐心的等待。
中國鎳供需狀況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7月中國電解鎳產量為30704噸,同比增加8.37%;1~7月,電解鎳累計產量為20.7萬噸,同比增長18.46%。因價格低迷,國內鎳產量增速放緩。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7月,中國進口鎳礦砂498萬噸,同比減少1.85%;中國進口精煉鎳及合金4.75萬噸,同比增加167.85%;中國進口鐵鎳合金5.9萬噸,同比增長215.75%。中國出口精煉鎳及合金2404噸,同比減少86.38%;中國出口鐵鎳合金149噸,同比減少82.24%。1~7月,中國進口鎳礦砂累計值為1958.58萬噸,同比減少30.41%;中國進口精煉鎳及合金累計值為15.22萬噸,同比增加62.41%;中國進口鐵鎳合金累計值為37.96萬噸,同比增長138.98%。中國出口精煉鎳及合金累計值為2.87萬噸,同比減少54.31%;中國出口鐵鎳合金累計值為5449噸,同比減少50.34%。7月我國精煉鎳及鐵鎳合金凈進口數量同比均大幅增長,增長幅度完全彌補了鎳礦砂進口減少的速度,國內因進口大增而并未出現明顯的供應緊張。
鎳消費方面,國內不銹鋼價格7~8月持續(xù)小幅下調,且不銹鋼產品也處于去庫存階段,并且速度趨緩。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7月份全國不銹鋼日用制品完成產量同比降低3.49%,增速再次下降為負增長;1~7月,全國不銹鋼日用制品累計完成產量同比增長1.16%,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13.1個百分點,不銹鋼產量及需求的萎縮抑制了鎳消費。
庫存狀況
國內主要港口的紅土鎳礦在8月的去庫存基本停滯,8月份港口鎳礦砂庫存與7月數量基本持平。LME鎳庫存在8月也變化不大,一直維持在45萬噸以上的歷史高位。上期所鎳庫存在8月持續(xù)小幅增長,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庫存期貨增加了2800多噸,這或許是一定數量隱性庫存正在顯性化的表現。截至8月14日,國內主要港口的紅土鎳礦庫存為1465萬噸;截至8月21日,LME鎳庫存為454992噸,上期所鎳庫存期貨為12055噸,庫存小計為16452噸。
宏觀環(huán)境對于鎳價的影響
近1個月,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都出現一定程度的貶值,特別是生產金屬原礦的資源國,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金屬的成本,但是即便如此,與成本相比,目前每噸8萬左右的鎳價仍偏低,大部分企業(yè)依舊是或面臨虧損或面臨停產,企業(yè)正在經歷“寒冬”,行業(yè)整體陷入困境。
近期人民幣大幅貶值帶來了金屬價格的重新估值,長期來看的話,對于國內鎳產業(yè)鏈的影響,筆者認為難言利好。首先,我國是鎳的凈進口國,人民幣購買力下降,進口電解鎳及鎳鐵的成本將提高,對于本就不景氣的價格猶如雪上加霜一般。其次,貨幣貶值利于出口,可以將過剩的產能轉移至國外,因此可以轉移國內過剩的不銹鋼產能及產量。但是,今年上半年已經出現了多次以歐盟為首的西方國家針對中國大陸的不銹鋼產品而進行的反傾銷調查事件,并且開始對部分型號的產品征收反傾銷稅。
小結